java编程基础——排序算法实现

java编程实现基本排序算法。

参考链接中都已经总结的很全面了,这里主要列出几种基本排序算法的原理和java实现。

1.概述

A.总结

  • n: 数据规模
  • k: “桶”的个数
  • In-place: 占用常数内存,不占用额外内存
  • Out-place: 占用额外内存

B.术语解释

  • 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 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a可能会出现在b的后面;
  • 内排序:所有排序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
  • 外排序:由于数据太大,因此把数据放在磁盘中,而排序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行;
  • 时间复杂度: 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 空间复杂度:运行完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的大小。

2.冒泡排序

A.算法描述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时间代价:最佳情况:O(n) 最差情况:O(n2) 平均情况:O(n2)

B.java实现

//将数组array从小到大排列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 {
    if (array.length == 0)
        return 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1 - i; j++)
            if (array[j] > array[j + 1]) {
                int temp = array[j + 1];
                array[j + 1] = array[j];
                array[j] = temp;
            }
    return array;
}

3.选择排序

A.算法描述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表现最稳定的排序算法之一,因为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O(n2)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了吧。

B.java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target = {1,9,7,5,467,798,35,47,689,5};
    int min;
    int len = target.length;

    for(int j=0; j<len-1; j++){
        min = j;
        for(int i=j+1; i<len; i++){
            if(target[i]<target[min]){
                min = i;
            }
        }
        if(min!=j){
            int tep = target[j];
            target[j] = target[min];
            target[min] = tep;
        }
    }
}

4.插入排序

A.算法描述

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的算法描述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重复步骤2~5。

时间代价:最佳情况:T(n) = O(n2) 最差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2)

B.java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insertionSort(int[] array) {
    if (array.length == 0)
        return array;
    int current;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current = array[i + 1];
        int preIndex = i;
        while (preIndex >= 0 && current < array[preIndex]) {
            array[preIndex + 1] = array[preIndex];
            preIndex--;
        }
        array[preIndex + 1] = current;
    }
    return array;
}

//一种更简洁的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Sort(int[] numbers)
{
    int size = numbers.length;
    int temp = 0 ;
    int j =  0;

    for(int i = 0 ; i < size ; i++)
    {
        temp = numbers[i];
        //假如temp比前面的值小,则将前面的值后移
        for(j = i ; j > 0 && temp < numbers[j-1] ; j --)
        {
            numbers[j] = numbers[j-1];
        }
        numbers[j] = temp;
    }
 }

5.希尔排序

A.算法描述

第一个突破O(n^2)的排序算法;是简单插入排序的改进版;它与插入排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优先比较距离较远的元素。

希尔排序是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将待排序数组按照步长gap进行分组,然后将每组的元素利用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序;每次再将gap折半减小,循环上述操作;当gap=1时,利用直接插入,完成排序。

可以看到步长的选择是希尔排序的重要部分。只要最终步长为1任何步长序列都可以工作。一般来说最简单的步长取值是初次取数组长度的一半为增量,之后每次再减半,直到增量为1。更好的步长序列取值可以参考维基百科。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选择一个增量序列t1,t2,…,tk,其中ti>tj,tk=1;(一般初次取数组半长,之后每次再减半,直到增量为1);
按增量序列个数k,对序列进行k 趟排序;
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增量ti,将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长度为m 的子序列,分别对各子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仅增量因子为1 时,整个序列作为一个表来处理,表长度即为整个序列的长度。

最佳情况:T(n) = O(nlog2 n) 最坏情况:T(n) = O(nlog2 n) 平均情况:T(n) =O(nlog2n)

B.java实现

/**
 * 希尔排序
 *
 * @param array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ShellSort(int[] array) {
    int len = array.length;
    int temp, gap = len / 2;
    while (gap > 0) {
        for (int i = gap; i < len; i++) {
            temp = array[i];
            int preIndex = i - gap;
            while (preIndex >= 0 && array[preIndex] > temp) {
                array[preIndex + gap] = array[preIndex];
                preIndex -= gap;
            }
            array[preIndex + gap] = temp;
        }
        gap /= 2;
    }
    return array;
}

6.归并排序

A.算法描述

和选择排序一样,归并排序的性能不受输入数据的影响,但表现比选择排序好的多,因为始终都是O(nlogn)的时间复杂度。代价是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 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 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n/2的子序列;
  • 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采用归并排序;
  • 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排序序列。

最佳情况:T(n) = O(n) 最差情况:T(n) = O(nlogn) 平均情况:T(n) = O(nlogn)

注意归并排序的合并方法——设r[i…n]由两个有序子表r[i…m]和r[m+1…n]组成,两个子表长度分别为n-i +1、n-m。

1、j=m+1;k=i;i=i; //置两个子表的起始下标及辅助数组的起始下标
2、若i>m 或j>n,转⑷ //其中一个子表已合并完,比较选取结束
3、//选取r[i]和r[j]较小的存入辅助数组rf
    如果r[i]<r[j],rf[k]=r[i]; i++; k++; 转⑵
    否则,rf[k]=r[j]; j++; k++; 转⑵
4、//将尚未处理完的子表中元素存入rf
    如果i<=m,将r[i…m]存入rf[k…n] //前一子表非空
    如果j<=n ,  将r[j…n] 存入rf[k…n] //后一子表非空
5、合并结束。

B.java实现

/**
* 归并排序
* 简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 稳定排序方式
* @param nums 待排序数组
* @return 输出有序数组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nums, int low, int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2;
    if (low < high) {
        // 左边
        sort(nums, low, mid);
        // 右边
        sort(nums, mid + 1, high);
        // 左右归并
        merge(nums, low, mid, high);
    }
    return nums;
}

/**
 * 将数组中low到high位置的数进行排序
 * @param nums 待排序数组
 * @param low 待排的开始位置
 * @param mid 待排中间位置
 * @param high 待排结束位置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int[] nums, int low, int mid, int high) {
    int[] temp = new int[high - low + 1];
    int i = low;// 左指针
    int j = mid + 1;// 右指针
    int k = 0;

    // 把较小的数先移到新数组中
    while (i <= mid && j <= high) {
        if (nums[i] < nums[j]) {
            temp[k++] = nums[i++];
        } else {
            temp[k++] = nums[j++];
        }
     }

    // 把左边剩余的数移入数组
    while (i <= mid) {
        temp[k++] = nums[i++];
    }

    // 把右边边剩余的数移入数组
    while (j <= high) {
         temp[k++] = nums[j++];
    }

    // 把新数组中的数覆盖nums数组
    for (int k2 = 0; k2 < temp.length; k2++) {
        nums[k2 + low] = temp[k2];
    }
}

7.快速排序

A.算法描述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借用了分治的思想。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来把一个串(list)分为两个子串(sub-lists)。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最佳情况:T(n) = O(nlogn) 最差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logn)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其时间代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的“基准”(pivot),所以在此基础上又很多改进算法。

B.java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int low,int high){
    int i,j,temp,t;
    if(low>high){
        return;
    }
    i=low;
    j=high;
    //temp就是基准位
    temp = arr[low];

    while (i<j) {
        //先看右边,依次往左递减
        while (temp<=arr[j]&&i<j) {
            j--;
        }
        //再看左边,依次往右递增
        while (temp>=arr[i]&&i<j) {
            i++;
        }
        //如果满足条件则交换
        if (i<j) {
            t = arr[j];
            arr[j] = arr[i];
            arr[i] = t;
        }

    }
    //最后将基准为与i和j相等位置的数字交换
     arr[low] = arr[i];
     arr[i] = temp;
    //递归调用左半数组
    quickSort(arr, low, j-1);
    //递归调用右半数组
    quickSort(arr, j+1, high);
}

8.堆排序

A.算法描述

此处以大顶堆为例,堆排序的过程就是将待排序的序列构造成一个堆,选出堆中最大的移走,再把剩余的元素调整成堆,找出最大的再移走,重复直至有序。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先将初始序列K[1..n]建成一个大顶堆, 那么此时第一个元素K1最大, 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K1 (即堆顶, 第一个元素)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 Kn 交换, 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K[1..n−1]和有序区K[n], 且满足K[1..n−1].keys⩽K[n].key
交换K1 和 Kn 后, 堆顶可能违反堆性质, 因此需将K[1..n−1]调整为堆. 然后重复上一个步骤,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时停止.

最佳情况:T(n) = O(nlogn) 最差情况:T(n) = O(nlogn) 平均情况:T(n) = O(nlogn)

B.java实现

从算法描述来看,堆排序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建立堆,二是堆顶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所以堆排序有两个函数组成。一是建堆函数,二是反复调用建堆函数以选择出剩余未排元素中最大的数来实现排序的函数。

总结起来就是定义了以下几种操作:

  • 最大堆调整(Max_Heapify):将堆的末端子节点作调整,使得子节点永远小于父节点
  • 创建最大堆(Build_Max_Heap):将堆所有数据重新排序
  • 堆排序(HeapSort):移除位在第一个数据的根节点,并做最大堆调整的递归运算

对于堆节点的访问

父节点i的左子节点在位置:(2i+1);
父节点i的右子节点在位置:(2
i+2);
子节点i的父节点在位置:floor((i-1)/2);——Math.floor() 返回小于或等于一个给定数字的最大整数。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
    int arrayLength=a.length;  
    //循环建堆  
    for(int i=0;i<arrayLength-1;i++){  
        //建堆  
        buildMaxHeap(a,arrayLength-1-i);  
        //交换堆顶和最后一个元素  
        swap(a,0,arrayLength-1-i);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对data数组从0到lastIndex建大顶堆
public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nt[] data, int lastIndex){
     //从lastIndex处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开始 
    for(int i=(lastIndex-1)/2;i>=0;i--){
        //k保存正在判断的节点 
        int k=i;
        //如果当前k节点的子节点存在  
        while(k*2+1<=lastIndex){
            //k节点的左子节点的索引 
            int biggerIndex=2*k+1;
            //如果biggerIndex小于lastIndex,即biggerIndex+1代表的k节点的右子节点存在
            if(biggerIndex<lastIndex){  
                //若果右子节点的值较大  
                if(data[biggerIndex]<data[biggerIndex+1]){  
                    //biggerIndex总是记录较大子节点的索引  
                    biggerIndex++;  
                }  
            }  
            //如果k节点的值小于其较大的子节点的值  
            if(data[k]<data[biggerIndex]){  
                //交换他们  
                swap(data,k,biggerIndex);  
                //将biggerIndex赋予k,开始while循环的下一次循环,重新保证k节点的值大于其左右子节点的值  
                k=biggerIndex;  
            }else{  
                break;  
            }  
        }
    }
}
//交换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data, int i, int j) {  
    int tmp=data[i];  
    data[i]=data[j];  
    data[j]=tmp;  
} 
}

参考

八大排序算法总结与java实现
必须知道的八大种排序算法【java实现】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最强总结(含JAVA代码实现)